第四三八章 战事起(三十一)(3 / 5)

策,不能只依靠吾弟的压迫。”

袁绍这家伙就是好面子,若是遒县是因为袁常的原因而拿下,他的心中自然是不舒服的。故此,袁绍将目光看向其余众人,希望谁还能出个好主意。

“主公,属下有一计,不知是否可行!”

就在袁绍话音落下后不久,武将一列却是有一人站了出来,众人举目望去,说话之人却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。

张郃的武力属于一流武将级别,同时,张郃的统军能力和军事谋略也不差。

历史上,张郃原本是在黄巾起义之时开始崭露头角,当时的张郃是冀州刺史韩馥的军司马,也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。后来袁绍喧宾夺主成为冀州刺史,张郃便转而效忠袁绍。而在如今这个时代,或许是因为袁常穿越而来导致历史改变,张郃在讨伐董卓之前便投效袁绍。袁绍原本是韩馥的麾下,但是因为其名望和兵力的强大,韩馥虽是袁家的门生故吏,却也对袁绍多有堤防。当初讨伐董卓之时,袁绍自是起兵响应,而韩馥害怕袁绍坐大,坚持不同意袁绍出兵。后来在麾下的强烈反对之下,韩馥才同意袁绍起兵,最后袁绍成为了联军盟主,韩馥也无可奈何。

而历史上张郃在攻打公孙瓒之时立下不少战功,被升为宁国中郎将。在官渡之战中,曹操袭击乌巢,张郃说:“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战,他们一定会击溃淳於琼等人。淳於琼一旦失败,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,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。”但谋士郭图却说:“张郃说的不是好主意,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,曹操势必回救,这样淳於琼的危难不救自解。”张郃反驳:“曹公的营盘牢固,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。如果淳於琼等人被俘,我们也就要当俘虏了。”结果袁绍听信郭图,不听张郃的劝阻,派他攻打曹操军营,结果不但没攻下,缺乏救援的乌巢也被劫了。郭图将计谋失败后,诬陷张郃失败后出言不逊。张郃等将领惧怕被追究,于是投降了曹操。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,亲自迎接并称“如微子去殷。韩信归汉也”,此后担任著偏将军、封都亭侯。

关于这一点。砖家叫兽们也颇有争议。…

看演义和魏史中记载,张郃是因为郭图的陷害这才转而投靠曹操。然而,在袁绍的记载之中,张郃却并非是这个原因。张郃和高览二人在乌巢被烧之后,知道袁绍必然要失败,再刚好有郭图进谗,张郃和高览二人便顺势投靠曹操。在演义之中就有一句“吾有是心久矣”,从这句话可以看出。张郃和高览二人早就有叛逃袁绍的念头。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机会,若是直接就背叛,便会留下骂名。可是,因为郭图的推波助澜,张郃和高览二人投效曹操反而变成了弃暗投明的行为。

当然,张郃和高览到底是何念头,暂且不论,不过,张郃真正成名却是在投效曹操之后,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。

张郃投效曹操之后。颇受曹操的重用。曹操交给其部队,让他跟随自己攻打邺城,占领了邺城。张郃又跟随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谭。他单独率军保卫了雍奴,击溃了敌人。随同曹操征讨柳城的时候,张郃和张辽担任先锋,张郃因为屡立战功升任平狄将军。张郃还领兵征讨东莱郡,讨伐管承,还和张辽等人一起讨伐陈兰、梅成等人,大获全胜。张郃跟随太祖到渭南,击溃了马超、韩遂,保卫了安定城。马超的部将杨秋投降。张郃、夏侯渊一起征讨盘踞在鄜城的贼寇梁兴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军,再次击败了马超的部队。平定了宋建统治的地区。

此后,在建安二十年。曹操讨伐张鲁,派张郃统帅大军讨伐梁兴和氐族首领窦茂所部。不久从散关入汉中,派张郃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,一直到阳平。张鲁投降,曹操回军,留张郃与夏侯渊、徐晃等守汉中,以拒刘备。同年,张郃别督诸军南下进攻巴东、巴西二郡,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。刘备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,抗击张郃。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