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章 走穴(2 / 3)

重返1977 镶黄旗 6938 字 2019-11-02

寒酸得很。

平日演出得挤公共汽车,演出补助仅有两元一场,甚至就连演出服,京城都得靠她们自己想办法。

所以每逢出差,她们往往要面临买不起衣服,住不起宾馆,吃不起饭的窘境。

为此,一向以来无数的应酬、活动邀请,刘晓芩统统都是抗拒态度。

但有的活动偏偏她还拒绝不了,比如说要参加京影代表团出访日本这样的政治任务。

结果就因为经济上的窘迫,整个代表团里,拿一件演戏用旧旗袍充当服装的她,成了聚光灯下最尴尬的一个人。

原来那件旗袍胸间被虫子蛀了一个洞,下摆还有另一个洞,旗袍开衩的地方也撕裂了。

最后刘晓芩全靠急智,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才蒙混过关的。

把胸前的洞用一朵红花缀在上面挡住,开衩的地方打了个结,提上皮包就看不见了。

下摆的洞就只能视而不见了。

这件事结束之后,刘晓芩羞愤、沮丧了好长一段时间,直到《火烧圆明园》、《垂帘听政》在香港上映,大获成功。

新的荣耀才将她从低落的心情里解救出来。

可惜她才高兴没几天,来京参加庆功会的陈烨又深深的刺激了她一把。

原来陈烨打算辞职去美国,去外面好寻找新的生活。

一开始刘晓芩还很不理解,想劝陈烨留下来,说你刚红,趁着成了大明星,有了名气应该多拍几部电影才是。

没想到陈烨却问她,“什么明星?名气又有什么用?我没有房子住,工资只有47元,你能为我解决吗?”

这让刘晓芩当时就没话了。

是啊,这样寒酸的明星又算得了什么明星呢?

一想到聚光灯后面全是破旧不堪和忍饥挨饿的寒酸,连她自己都想哭一鼻子了。

再看看人家个体户,这仨字儿说出去名声是不大好听,可人家腰里横啊。

人家能不重样地给她送包席,用钱来维护她的体面。

人家能为了在《火烧圆明园》和《垂帘听政》里安插几个镜头,就给李导演开出了十万八万的价钱。

虽然没拍成,可这样的手笔,就连香港人也不能小觑吧。

听说《夕照街》还是靠了人家的赞助,才没让演员受罪呢。

哎,也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成功者。

她要是这样有钱那该多好啊?不是为了吃好的、喝好的,关键是能维持住应有的自尊。

可以名副其实地做一个真正的明星,不用再带着心虚和自卑,胆战心惊的站在聚光灯下……

就这样,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

遵照着必然的客观规律和冥冥指引,历史不走样的出现了。

刘晓芩在遭遇两个邯郸人高价演出邀请后,这次竟然连犹豫都没有,就跟着人家赶赴邯郸,完成了她第一次“走穴表演”。

当她带着三千六百块演出报酬在一周之后回京后,已经从心理完成了一次关键性的转变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

当然,因为缺乏合同和商业经验,被欺诈的情况仍旧如原有轨迹一样不可避免。

但在经历几次波折后,她却比原有历史中更坚强、更快的成长起来。

进化成了一个凭个人信誉组织、引领“走穴小分队”联系对外演出的“穴头”。

由于人品、号召力、节目质量、演出态度,得到了合作过的演员们每一个人的公认,演员们都以扑克牌里的至尊牌称呼刘晓芩,给她取了个外号叫“大猫”。

然而在刘晓芩自己的心里,这一切的起源,恰恰是因为拍《火烧圆明园》和《垂帘听政》那最后两个月的包席所启发的。

让她明白了,钱不光只是钱,还是一个人的尊严、价值与自信心。

所以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