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章 文狱(1 / 2)

锦绣绒华 贰柒柒柒 2136 字 2021-11-12

王捷此言让吴勉一怔,随即明白了,神色一肃,“学生知道了,必当谨慎行事。”

“嗯。”王捷放心了。余下的他不方便再多说。

吴勉施礼告辞而去。

王捷站在檐下目送他出了院门,今日的天空不怎么敞亮,王捷望了望天空,叹了一声,“也不知这场文字风波,何时才会止息。琨宁要得到怎样的结果,才会收手。”

……

三个月不见,琨宁的身形似乎比之前厚实了些,行走方步迈得气宇轩昂,白皙的脸上散发着亮光,远远的,便引人注目。

吴勉尚未走近,就从一群人中将他认了出来。

“肖愚啊,你回来了。”琨宁一眼瞥见了吴勉,拨开簇拥着他的那伙人,惊喜的向吴勉走来。

“嗯。“吴勉笑着站定,”看你的气色不错,近来定是顺心。“

琨宁颔首,“还行吧。皇上交给我一些差事,我尽心在办。”

吴勉看看那伙重新簇拥过来的人,脸上或讨好或敬畏,看来这差事挺重要。

吴勉将手中的锦帕包着的喜饼递了过去,“这是我带回的喜饼,翰林院中人人都有。”

“谢肖愚,说来,我还未曾恭贺肖愚大喜呢!”琨宁眉开眼笑,又带些歉意的收下。

“此时贺也来得及。”吴勉笑道。

二人在人前不亲不疏,是二人的默契,略寒暄两句便分开了。

吴勉去了修书处,接替琨宁的是位内务府官员,稍交代了两句,吴勉的差事便回来了,不过替他精审之人继续留任。如王捷所说,那官员特意点出,近期所刊新书,须严加审核,若文中有悖逆字句,一律不得刊出,故须二人同审,若存有争议,则需经琨宁首肯。

吴勉心中微沉,面上不显。悖逆?何为悖逆?如何认定?仅凭琨宁认定?

罢了,走一步算一步,遇事多问多请示吧。

……

过了几日,吴勉知道了一桩事。

在他不在京城的这几个月了,有人已经因“悖逆”文字丢了脑袋和官职。

江西巡抚海成因辖区新昌县内一名举人王锡侯编写了一本《字贯》的新字典,刊行面市。因其自序中有“《康熙字典》存有贯穿之难”一句而被人举报。本来皇上读了觉得所谓悖逆之处不算出格,搁置一旁,并未发落。可是琨宁翻到第十页的凡例,发现此字典竟将圣祖、世宗庙讳及元盛帝、皇太后御名字样悉数开列,立即奏请皇上,皇上看后勃然大怒,立即颁旨按大逆律立斩,全家抄没,妻儿流放官卖,且在琨宁的提示下,皇上察觉身为江西巡抚的海成,双眼无珠,对王锡侯心存袒护,难逃其责,太过失职,实属天良尽昧,将其罪名诏谕天下,着刑部判其为斩决。而自两江总督、江西布政使、按察使至新昌县令上上下下一百多号人,革职的革职,降级的降级,如瓜蔓般被牵连了一大片。

元盛帝推行“禁书运动”已经两年多了,各地巡抚大多毫不用心,进展缓慢,令皇上一筹莫展。琨宁及时的发现和进言,使皇上借此“杀鸡儆猴”。原本在禁书运动中成绩居优的江西巡抚海成,因此事丢了性命,一举泯灭了之前的所有功劳。此事一出,全国上下官员对禁书之事莫不如履薄冰。

此事在明眼人心中一清二楚,皇帝的名字,天下人必须避讳,王锡侯岂能不知?只不过,他编写的是一本字典,怎好避讳?且他是出自好意,特意列出,以提示年轻人加以避讳,岂料成了巨祸根源。

而只有少数人知道,一切一切的根源,其实只是源于海成几个月前的一句话。

身为江西巡抚的海成来京述职,在遇到“机密处”的琨宁时,和周围的人都施礼作揖,唯独在琨宁面前昂首挺胸,不理不睬,和他人谈笑道,“没想到一段时日没到京城,就冒出个机密大臣来了,有人坐了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