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披霜殿之诺(下)(2 / 4)

青川旧史 梁语澄 6531 字 2019-11-29

“沈疾于当年五月初一清早带兵出发去封亭关,在当时是秘密,如今早已传得沸沸扬扬,关于当今君上的流言,所有揣测也都以这项事实为依据。但从霁都前往封亭关,以当今大陆上最快的行军速度计,哪怕日夜兼程,也需要至少三天三夜。也就是说,沈疾那支轻骑兵最快会在五月初四一早到达封亭关。而那时候封亭关的雪已经停了整整一夜。”

纪晚苓闭眼,仍旧不言。

阮雪音继续:“沈疾再强,终归是人不是神,他要如何掩盖掉八百骑兵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、马蹄印,而不留丝毫破绽,瞒过战封太子的眼睛呢?”

初夏尚无暑气,但已近正午,热气还是渐渐升上来。披霜殿内却寒浸浸的。连空气都有些凝固。

云玺候在虚掩的殿门外,听得里间一直絮絮有说话声,而始终听不真切。此刻终于静下来,但安静过分,以至于诡异。

她心中不安加剧。

初次见面,究竟是什么事,需要说这么久?

过了近半柱香时间,纪晚苓睁眼,眼底似有泪。阮雪音在客座上,离她约一丈远,不是很确定,但遥观其神色,该当是听进去了。

“珮夫人此番推断,逻辑完整,几无漏洞。只是彼时是否真的天降大雪,时辰是否如你所说,峡谷内又是否有脚印或蹄印,终归都是推测——”

“青川四国的太史司每日记录气象,他们可是白纸黑字、成册归档,查起来很容易。你若不放心,请君上让四国都查阅档案来回话,总不会诓你。再不济,你让纪相派人亲自去封亭关附近的村落查问,村民们务农,对气候、时刻都敏感,也才过去六年,又是重大战役,总有人记得。”

阮雪音不耐烦说这些话,因为曜星幛在记录气象这种小事上的准确度,天下间无任何人、器可比。但她懒待解释,说了对方也未必信。

“至于雪地上是否有印迹,山河盘可记录极微末的地理环境细节,我让我师妹查阅便可。”

“饶是如此,也只能证明不是沈疾出的手,依然无法解除当今君上嫌疑。”最后半句是为大不敬,她声量低了许多,却仍吓得近旁蘅儿浑身一震。

阮雪音亦没料到她会就这么讲出来,有些奇怪这青梅竹马十几年的情谊,对方竟因为一个没有实据的流言,疑他至此。

然后她反应,对方此刻这般说,或是想迫自己帮忙查出真凶。

“破除流言的唯一方法,只能是找到元凶,将真相大白于天下。”

尽管已有预判,阮雪音仍觉不悦。她不喜欢这种得寸进尺的行事之法,哪怕理解她心情,也知她说得有几分道理。

但她没打算为这件事费太多力气。本想着排除顾星朗的嫌疑,解了他二人嫌隙,便算了结。

谁知这纪桓教出来的女儿,当真不是省油的灯。便想起来老师谈论这天下的能人志士,说起纪相大人时那副怪异表情:

“那只老狐狸。”

纪桓一代名相,已佐两朝君王,更以忠仁著称。她看过他画像,实在不像老狐狸。

纪晚苓见她蹙眉不语,也不急,缓声道:

“珮夫人要问君上借东西,还费了不少功夫查案,甚至先访到了我这里,想来那件东西,轻易要不来。我这个请求,你若应下,能大大增加与君上谈判的胜算,不亏。”

倘能找到元凶,翻出真相昭告天下,对顾星朗稳坐君位自然大有益处。毕竟历代国君最需要赢得的,除了疆土,便是人心。

这层道理,阮雪音自然明白。且查出真相的人若出自蓬溪山,最好不过。惢姬虽是崟国人,但几十年来对青川四国一视同仁,从未偏帮过崟国皇室。

蓬溪山是这大陆上唯一的、永远保持中立的存在。

世人不解,猜想或者惢姬大人与阮氏一族有过节。

但她又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