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原来是这么回事(2 / 3)

明左 鹤城风月 3063 字 2021-11-11

左梦庚其实有些困了,闻言立刻惊醒,忙道:“晚辈才疏学浅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还请老大人解惑。”

刘宗周书写的这些内容,其实他是知道的。

正是刘宗周回京之后,给崇祯上的第一份奏疏,《面恩预矢责难之义以致君尧舜疏》。

其核心为:超然远览,以尧舜之学,行尧舜之道。

而左梦庚不解的,也是这个。

“老大人,行尧舜之道,无为而治,当真可以国泰民安、天下大治?”

东林党在后世颇多诟病,刘宗周的这份奏疏也是佐证之一。

都什么时候了,天下乱成一团,不思励精图治,搞什么无为而治、尧舜之道,坑爹也没有这么坑的。

说起这个,刘宗周的愁思舒缓不少。

“君王身系天下,不可轻动。倘君王视天下为己物,予取予求,则规矩不存,法治尽坏,此灭亡之道也。唯有君王安坐中砥,臣僚忠事,各随其道,才是正途。”

左梦庚大惊。

“此无为而治,乃君王无为,而非朝廷无为?”

刘宗周满头黑线。

“臭小子,你以为如何?偌大天下、朝廷,亿兆黎民,大家都不做事,岂不是完蛋了?”

左梦庚脱口而出。

“这不就是君主立宪嘛。”

不经当时,不解其意。

对于刘宗周的这篇奏疏,左梦庚原本以为,也是老调重弹。

什么尧舜之道啊、无为而治啊,简直迂腐不堪。

可现在听了当事人的话,他才明白,原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。

坏在坏在,古文言简而意泛,怎么解释都行,结果就让后人解释偏了。

想想也是,谁都不是傻子。

都什么年代了,怎么可能还想尧舜那时一样,搞什么无为而治。

之所以明朝的官员们喜欢这么说,这么去劝谏皇帝,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。

那就是从皇帝手中将权力拿回来。

纵观明史两百年,君臣之争可谓是贯穿始终。

胡惟庸的造反是真的造反吗?

还不是相权威胁到了皇权,让朱元璋祭起了屠刀罢了。

在那之后,解缙、于谦、杨廷和、张居正等一代代的名臣,虽然是以各种名义被皇帝斗倒的。

可抛开表面,其内里核心都只有一个。

那就是君臣之争。

可惜的是,在这些争斗中,臣僚都是失败的一方。

究其原因,就在于明代的官员们作茧自缚。

当朱元璋将程朱理学定为显学时,这些文人们弹冠相庆,以为文人的时代到来了。

可之后的岁月里,他们却饱受其苦。

天地君亲师这一套伦理成为了不可动摇的规制后,皇帝就立于不败之地了。

因为皇帝的头上只有天和地两个虚无缥缈的东西,除此之外,皇帝最大。

明代的官员们去和皇帝斗争的时候,因为脱离不开天地君亲师这一套规则,那就等于戴着镣铐跳舞,能赢吗?

怎么赢?

逼急了皇帝就掀桌子,而且有掀桌子的本钱。

臣子却没有反抗的本钱。

就比如大礼仪之争,从道理上杨廷和本来占尽了优势。

可又如何。

嘉靖不和你讲理了,左顺门外一顿板子,给此事定了基调。

杨廷和灰溜溜地罢官,杨慎流放,嘉靖大获全胜。

这个状况,导致明代臣子和皇帝斗争的办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。

冥思苦想,万般无奈之下,又跳脱不出时代和见识的桎梏,这些官员们就只好从故纸堆里找借口、找理由。

儒家伦理成为了皇帝的护身符,那咱们就往前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