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六十五章青花大盘(2 / 2)

品,其精美程度,在南越青花中, 也应该是首屈一指。

这件产自15世纪的南越青花双鸟纹盘,属于地道的大盘,其口径达到41.5厘米。

就算是陈文哲用手测量,也有两扎多长,四十多里面的口径,绝对属于大盘了。

最主要的还是其内的青花双鸟,画的十分精致。

此青花双鸟纹盘心,以右旋的形式,绘画一对飞翔的鹊鸟。

这种构图,在国内传统凤凰纹双凤纹中,也十分常见。

拿起这件双鸟青花盘,下面的果然也是这种盘子,只不过这件是四鸟青花盘。

这一件之所以放在下面, 肯定是因为这只盘子更大。

这件青花四鸟纹盘口径达到44.8厘米,比之前的那个还大了三厘米多。

这种青花瓷的大盘,采用国内元明时期青花瓷中双鱼纹鱼藻纹的形式,不过, 也有故意采用回旋方式的范例。

比如那件青花四鸟纹盘上,4只鹊鸟旋绕,极为罕见,可见回旋式构图是其一大嗜好。

这些其实都无所谓,毕竟结构、技巧什么的,都不如绘图之后的结果。

盘子大,其上的青花图纹就越大。

比如盘子内的四只雀鸟,体型大了,任何一点瑕疵,都会被放大。

也只有画内的雀鸟体型大了,才更能看出当年的工匠,技艺有多么娴熟,多么精湛。

陈文哲的眼光很高,一般东西他是看不上眼的。

此时一只十五世纪,也就是五百多年前的瓷器,能够被他看上眼,还很欣赏,就知道这只盘子画的有多么好了。

抚摸着盘子内部的一只青花蓝雀,它的羽毛及其毛发,都是用细笔,一笔一笔进行精细描绘出来的。

腹部稍稍留白,以稍粗的笔端勾勒轮廓。

用线条的粗细和浓淡,生动地体现了鸟的立体感。

而双鸟纹的背景,正是密布的海藻,可见南越青花瓷沿用了元青花瓷等鱼藻纹形式。

根据出土的一些南越青花分析,14~15世纪的南越青花瓷中,有部分作品的确忠实地模仿了元青花。

而其中综合华夏元明青花瓷部分要素,并经过整合的作品更多,这也可以反映出,南越对华夏青花瓷的需求特征。

陈文哲眼前的这件青花双鸟纹盘的内底中心部,主纹样区至口缘部,在两重圆圈线的区划中,可见三种装饰纹样带。

其中最占空间的,是内侧的宝相花唐草纹。

这种被细密切割,而非缠枝形式的唐草纹,是南越青花瓷上经常见的特征之一。

当然,除了这些特征,还有不少手法,都刻花的很好。

比如这种制式的盘子,其外侧绘有所谓喇叭式莲瓣纹,轮廓内用双重线,表现了双重如意头,这些都是明显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