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九十七章轧道开光,锦上添花(2 / 2)

,一般是“大内”送来的图样,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。

除以粉彩绘画为主,还常加绘料彩、金彩或黑彩,或与青花、五彩、斗彩并施于一器。

这种在一件器物上,施多种彩,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,还真不少见。

但是,在市场上你绝对不可能见到几件,因为这种瓷器,可以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,成就乾隆朝制瓷工艺的代表作。

这样的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,传世品不是很多,甚至是十分少见。

而那少见的,不是在大藏家手中,就是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,普通人很难见到。

这样的瓷器,一般都是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,进一步发展之后,从而创造出乾隆时期那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。

对于这种精品瓷器,陈文哲自然不会放过。

既然走到了门槛上,已经是遇到,那怎么可能不做几件?

就算是试试看自己的手艺,陈文哲也肯定会做的,要知道这可是代表了近代一来粉彩瓷的巅峰。

至于作品,也很简单,只是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记载来就可以了。

乾隆时记事档中,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镇御厂,为宫廷制瓷的史实。

只要根据这部档案来,就绝对不可能做错,因为其内有着详细的记载,甚至还有图样、模具。

其中,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、型体、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,制作前肯定有画样或木样,只有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。

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,写什么样的款识,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,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。

另外,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,还要赔补等情况,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。

当时的督窑官唐英,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,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。

另一方面,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,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,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。

陈文哲做出来的自然是其中的一些经典,比如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抱月瓶。

这只瓶子小口,直颈,颈两侧置对称夔龙耳,圆溜肩,扁圆腹,形若满月。

瓶周身装饰缠枝花纹,细砂底,胎质细腻,釉色莹润,造型工整。

这只瓶子烧制出来之后,通体满饰发色纯正、娇艳的缠枝花卉纹,发色刻意模仿乾隆粉彩的效果,笔意间尚存乾隆时期豪放浑厚之感,构图清晰明快,怎么看都是乾隆时期的精品。